新聞動态

學生工作

【心靈花園】機電學院二級輔導站成功舉辦雲講堂——疫情背景下我們如何做好自己

發布時間:2022-04-08 浏覽次數:921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疫情下學生的心理韌性,引導學生積極迎接困難和挑戰,有效發揮心理育人功能,2022年4月2日,機電學院二級心理輔導站請來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朱嶽梅教授,為同學們在線上開展一場主題為“疫情背景下我們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講座。

講座開始時,朱嶽梅老師打開了攝像頭,給參加講座的同學們展示了自己暫時的居住環境——因為疫情封校而被安排住在學生公寓内,這樣和同學們極其相似的居住環境一下子拉進了和同學們的距離。接下來,朱嶽梅老師請參加會議的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2020年疫情發生後,你經曆了哪些階段,你在每個階段的感受如何?”和“你從疫情中學到了什麼?你獲得了哪些成長和改變?”參加講座的同學們也逐漸放松,開始在騰訊會議的聊天框内吐露疫情下的心聲。老師又展示了一份2020年2月疫情發生後全國高校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讓大家說出自己現階段的情緒狀況。

進而,朱嶽梅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做好自己?”首先,要覺知自己的情緒,管理它;其次,要覺知自己的曆程,改變它;最後,要覺知自己的生命,關愛它。老師提出了一個覺察自己的冰山理論,露出水面的部分是人的行為;水下第一層是身體的感覺和感受,包括喜悅、興奮、憤怒、恐懼和悲傷;水下第二層是觀點,包括認知、信念、假設、主觀現實;水下第三層是期待,對自己、對他人和來自他人的期待;水下第四層是渴望和需要,包括愛、接納、認可、意義、價值、自由;水下最後一層是自己,自己的生命力、精神、本質和核心。

朱嶽梅老師又提出,覺知自己的情緒從何而來?老師介紹了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功能,以及要管理自己的情緒的必要性。老師借小鈴铛來代表自己的緊張情緒,将情緒和自己本身剝離開來,來教會我們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進行情緒調節。老師提出了關于“改變”的信念,即無法改變過去發生的事,但是可以改變事件帶給我們的影響,描述了自我關愛的六個方面,包括:身體的、心理的、情緒的、關系的、專業的、能量的,鼓勵大家活出生命的意義,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進而激發出生命的能量,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本次講座,不但緩解了參會師生在疫情封校這一特殊時期的負面情緒,又增強了校園文化活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傳播力和輻射力,在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同時,豐富了師生精神文化生活,活躍校園文化氛圍,不斷增強師生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image-20220403205103-2image-20220403205238-5image-20220403205345-6image-20220403205345-7image-20220403205345-8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