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機電學院成功舉辦 “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做文化自信忠誠踐行者”文化素質教育講座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4秒,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陰雨綿綿的災區淪為一座座孤島,無數人的生命在大地的撕裂中搖搖欲墜。十萬平方公裡範圍内的交通、電力、通訊盡數被毀,山河改道,次生災害頻發。為向廣大同學宣傳防震知識,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機電學院邀請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副主任,綿陽市唐家山堰塞湖管理局副局長劉強博士帶來“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做文化自信忠誠踐行者”主題講座。
本次講座在一校區、二校區各開展一場,講座開始前,機電學院團委書記孫宗斌老師代表伟德BETVlCTOR1946與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簽訂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協議書,建立長期的館校合作關系,為經常開展志願服務、參觀見學、人才實習等形式的育人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整場講座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抗震救災精神是講座的核心内容,劉強博士将汶川地震釋放出的能量與二戰期間投放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的能量作以對比,直觀地展現出了地震所造成的毀滅性破壞。通過幸存者拍攝的震後搶險救災視頻以及大量真實照片,同學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災難的無情。接下來,劉強博士為我們講述了諸多抗震救災英雄的事迹,生死盲跳茂縣的十五勇士、握緊生命信念的最美護士顧雲仙、連續奮戰五晝夜救治一千多名傷員的野戰醫院五名醫生護士……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災行動中,胡錦濤同志提煉出了24字的抗震救災精神“萬衆一心、衆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正是這短短的24個字,使得災區人民重新站了起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迹。
第二部分主講堅定文化自信,劉強博士從當今世界局勢的波詭雲谲說起,大國之間的較量已經逐漸由熱戰轉為文化戰,戰場雖沒有硝煙,但實際更為險惡。劉強博士強調,我們要警覺周遭充斥的攻擊中國傳統文化、诋毀中華民族英雄的新聞及言論,警惕歐美對我國的文化輸出。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斷完善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第三部分中,劉強博士帶領同學們概覽了中國精神的内涵與發展。中國精神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内涵深刻,意義深遠。中國精神體現在抗美援朝戰争長津湖戰役中凍死的100餘位志願軍戰士身上,體現在用最後的生命之火整理國防重要文件的林俊德院士身上,體現在甘于隐姓埋名幾十年将自身奉獻給國家的兩彈一星元勳身上,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我輩當傳承發揚他們身上的精神,共建中國民族偉大複興偉業。
劉強博士的講座層次分明,引人入勝,豐富的影音資料讓同學們感同身受,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事例展現了偉大的中國人民堅韌不拔的意志與決心。相信通過本次講座,同學們都能夠繼承和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偉大中國精神,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