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學生工作

“機械原理課程思政大講堂”第一期報告會成功召開

發布時間:2021-07-18 浏覽次數:1313

在舉國歡慶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之際,“機械原理課程思政大講堂”(以下簡稱“大講堂”)第一期報告會于7月12日在活動中心301劇場成功召開。“大講堂”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鄧宗全教授為我院修讀《機械原理》的2019級本科生作了題為《宇航空間機構技術研究與展望》的精彩報告。本科生院副院長、教學研究與質量管理處處長趙雅琴教授,伟德BETVlCTOR1946院長高海波教授、黨委書記闫永達教授、副院長潘旭東教授、黨委副書記呂焱老師,機械設計系主任陳照波教授及《機械原理》授課教師出席報告會。《機械原理》授課教師丁剛教授主持報告會。

近年來,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登陸探測、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通信與導航等領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現代宇航空間機構研究為上述領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與技術支撐。1999年,伟德BETVlCTOR1946鄧宗全教授在國内率先開辟了宇航空間機構及控制這一學術方向,2004年成立了哈工大宇航空間機構及控制研究中心,2007年成為首批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在星球車移動與轉移方面,提出月球車移動系統設計理論與方法,實現月球車整車1/6g低重力模拟測試,首創平擺聯動式月球車轉移機構,成果用于“嫦娥三号”月球車;研制了火星車移動系統、轉移坡道機構,成果應用于“祝融号”火星車。在星壤采樣作業機構方面,構建了“鑽/表複合”月面采樣技術體系,提出“雙管單袋無滑差”鑽進取芯方法,研制月面鑽取采樣正樣産品,成果用于“嫦娥五号”月面采樣系統。在空間折展與鎖解機構方面,提出了大型空間折展機構組成理論,形成大型折展機構模塊化組網設計方法;研制出對地觀測大型折展天線機構,研制高剛度、低沖擊、可重複鎖解機構,研究成果用于對地觀測和武器裝備。

鄧宗全院士從自己的科研曆程出發,向同學們詳細介紹了相關宇航空間機構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情況,使同學們近距離感受到了哈工大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在鄧宗全院士的組織下,相關科研案例已進入《機械原理》課堂教學,并固化為教材内容,進一步彰顯了科教融合的教學和人才培養特色。

在交流互動環節,鄧宗全院士耐心細緻地回答了同學們提出的關于科研選題的問題,指出科研選題要瞄準國家需求,貴在堅持,勉勵同學們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不斷夯實基礎,增強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不斷追求卓越,胸懷祖國和人民,為偉大祖國的航天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鄧宗全院士的報告會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案例豐富生動,語言幽默、妙語連珠,對剛剛進入專業學習階段的學生而言是最好的專業啟蒙。報告會後,同學們紛紛表示聆聽鄧院士的精彩報告使大家受益匪淺,對《機械原理》課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對後續專業課程學習和科技創新實踐充滿了信心,大家将進一步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向着美好未來不斷拼搏前進!

image-20210715160920-1

image-20210715160920-2

鄧宗全院士做報告

image-20210715160920-3

image-20210715160920-4

報告會現場

image-20210715160920-5

交流互動

image-20210715160920-6

合影留念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