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學生工作

【我為師生辦實事】伟德BETVlCTOR1946彭高亮教授、劉英想教授等為學生進行專業介紹講座

發布時間:2021-07-16 浏覽次數:1682

2021年715日晚18:00我為師生辦實事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心214成功舉辦,彭高亮教授、劉英想教授、潘昀路教授、李天龍副教授、周德開副教授莅臨了活動現場,同學們紛紛來到了現場聽取講座了解機電控制及自動化系各實驗室情況。本次活動曆時一個半小時,五位老師分别對各自的實驗室以及研究方向進行了詳細而生動的介紹引導同學們尋找自己今後的科研方向

18時專業宣傳講座正式開始,彭高亮老師首先為同學們介紹自己的科研成果,并就機電控制及自動化系向同學們進行了提綱挈領的介紹,針對自己的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機器人伺服控制技術、特種裝備新型機構及控制技術以及特種裝備智能監測與狀态評估技術幾方面向同學們進行了介紹。

接下來是周德開老師向同學們進行介紹實驗室情況,周老師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機器人技術、超材料與智能制造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與裝備等高端技術。他所在的實驗室“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最早開展機器人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完成過多項科研成果。

劉英想老師出版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劉老師所在的實驗室(先進驅動技術實驗室)主要集中在壓電材料和仿生機器人的應用。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壓電馬達、超聲波馬達、壓電換能器、微納操作、精密驅動、納米定位、振動控制和壓電射流等領域。此外,劉老師還對微納操作機器人、魚類機器人、軟機器人、微型機器人和跳躍機器人等方面有所研究。已經開發了很多設備,包括壓電設備和機器人原型。

李天龍老師主要研究方向醫用機器人技術與應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縱橫項目10餘項。實驗室主要從事醫工交叉領域智能精準醫療系統相關研究。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兩方面:基于醫用微納機器人實現病竈區域藥物精準主動靶向控釋,提高藥物的富集能力,并降低藥物毒副作用;建立全身麻醉智能插管及患者狀态監測及調控系統,實現麻醉過程的智能化控制,顯著降低麻醉醫師的勞動強度,提高患者的麻醉精度。

潘昀路老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功能微納結構表面技術,主要包括超浸潤表面的原理、加工技術與應用和基于二維材料的傳感測試技術兩個方面。2010年至2012年期間曾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做訪問學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基金等基金項目資助。

同學們聽取了5位老師的講座之後,對5位老師的科研方向十分感興趣,通過老師講解,使同學們加深了對各個實驗室及研究方向的理解和認識,此次專業宣講會,同學們受益匪淺,紛紛表示希望能夠從事這些方面的科研工作。

劉英想老師為同學們介紹團隊成員

 

李天龍老師為同學們介紹團隊成員

 

彭高亮老師為同學們介紹專業情況


Baidu
sogou